海南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健康提示(2023年第2期)|全球即时看
来源: 星视频    时间:2023-04-04 10:24:1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阳春三月风雪未尽,四月花开正好,气温逐渐回暖,尤其清明、五一小长假将近,正是外出游玩赏花的好时节。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提醒广大群众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保持身体健康,不负大好春光。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当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平稳,新冠感染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建议广大群众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措施1.继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2.日常做好健康监测。要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的日常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优先选择居家观察、对症服药,同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影响他人。3.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符合接种条件的60岁以上人群,应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并接种加强针。4.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请广大群众保持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多数病例为轻症,少数为重症,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主要为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基础病患者。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2.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孕妇、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等流感高风险人群、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还包括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等。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主要为发热、咽痛、头痛、咳嗽、咳痰、皮疹、乏力等。近期流感病例数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广大群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疫情的风险较大,需要重点关注。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入医院、公交车、商场等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3.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病愈返校、疫情报告、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一旦出现聚集性疫情应及时上报卫健和教育部门。4.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等,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四、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的4月至7月是多地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4月为手足口病流行上升期,其传染性强,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易发生聚集病例或流行。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2.家庭常备“84”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3.接种肠道病毒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越早接种越好。4.儿童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5.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加强医疗救治。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免传播疾病。6.托幼机构和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环境的通风消毒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现、应对和处置。五、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布病包括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往往先在羊、牛、猪等家畜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近年来随着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持续上升势头,严重危及人们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预防措施1.前往正规、没有布病疫情的羊场购买羊只,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和免疫接种。2.搞好环境卫生,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避开水源,不要散养和混放。对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应进行消毒,当出现牲畜流产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3.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清洁圈舍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并经常消毒、换洗。劳作后要彻底清洗手部,注意个人卫生。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牛奶、羊奶要煮沸后饮用;吃涮锅、烧烤时,要把肉煮熟煮透后再吃;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5.从事牛羊饲养、收购、屠宰、皮毛乳肉加工、兽医等行业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穿着防护服装,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医治。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声太阳能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